陈若菊艺术作品选
2022-06-27

陈若菊|潜心笃志 德厚流光 

 

图片

陈若菊

(1927-2013)

当代著名艺术设计家、陶瓷教育家、艺术家。

 

艺术家生平

陈若菊1927年生于河北白洋淀同口镇,后随父母移居北京。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图案科。1950年至1951年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设计。1951年至1956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教。1956年参与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先后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和陶瓷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及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系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理事。

1983年至1987年,陈若菊担任系主任期间,陶瓷系在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课程设置兼顾日用陶瓷设计和艺术陶瓷创作。

 

图片

陈若菊、周令钊夫妇外出写生

 

然而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我国陶瓷工业经历了一段危机,面对艰难处境,陈若菊、张守智、杨永善、陈进海等教师,审慎思考陶瓷设计及教育的发展趋向,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寻找陶瓷产品的新市场,果断将中国现代旅馆业用瓷的开发设计纳入这一时期设计教学、社会服务和产区科研生产的结合中,在国内各艺术设计院校中率先开辟了国内旅馆业用瓷设计的新方向。

 

图片

陈若菊和杨永善在潮州松发陶瓷公司

 

图片

 炻器咖啡具 陈若菊装饰设计 杨永善造型设计

 

数十年从事艺术探讨、研究和创作,并多次参加国家重要设计任务,从事壁画创作和陶瓷艺术创作。参与并完成第三、第四套人民币图案,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的国家设计任务。

壁画作品有“绿色之春”、“北戴河”、“青罗碧玉”、“城乡新貌”等;漆屏风“巴陵胜况”;年历“西南兄弟民族头像”(合作)等。发表论文有《对陶瓷美术教育的一点认识》、《我国陶艺创作》、《装饰基础图案》《紫砂陶瓷装饰》等。

代表作品还有番莲纹陶瓷挂盘(1974年)、《中国图案集》书籍封面设计(1950年代)、高温花釉挂盘“群燕晴空”(1983年)、吊兰陶盆(1986年)、盘花高足尊(1986年)、钧瓷壁饰“归海”(1989年)、凤纹黑陶尊(1990年)、盘条花插“双鱼海带”(1995年)、红绿彩大碗“刘海戏金蝉”(1996年)、透明釉贴花圆罐“狮舞”(1996年)、狮罐(1999年)、飞鸟碟(2002年)、咖啡具图案设计(2008年)、湖南岳阳南湖宾馆丙烯壁画“天下忧乐情满楼”(与周令钊合作,2002年)、湖南岳阳南湖宾馆丙烯壁画“春风又绿盘石洲”(与周令钊合作,2002年),主持设计北京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陶瓷浮雕壁画“凤舞朝阳”(2013年)等。

 

图片

丙烯壁画 天下忧乐情满楼

(湖南岳阳南湖宾馆 与周令钊合作)2002

 

在辛勤从教、严谨治学的同时,陈若菊也不间断地从事设计实践。2013年陈若菊、周令钊设计,与郑宁共同监制,由陶瓷系师生共同制作,历时半年,在清华美院陶瓷艺术设计实验室烧制完成的北京地铁六号线壁画《丹凤朝阳》、《京东粮道》竣工。壁画采用高温色釉浮雕工艺,突破许多技术难关,展现出丰富而绚烂的艺术效果,于2014年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银奖(壁画最高奖)。

图片

陶瓷浮雕壁画设计 凤舞朝阳

(北京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 郑宁等陶瓷浮雕制作)2013

 

发表论文

《对陶瓷教育的一点认识》《努力搞好艺术陶瓷教育事业开展艺 术陶瓷创作》等

创作设计

《双凤》、《蕃莲》、《群燕》高温釉艺术陶瓷挂盘,丙烯壁画《北戴河》《青罗碧玉》陶瓷壁画《城乡新貌》漆屏风 《巴陵胜况》等

出版

《西南兄弟民族头像》 (合作)年历等。

 
 
 
 

作品欣赏

 

图片

黑陶罐 高山流水  199 5

 

图片

凤纹黑陶尊 199 5

 

图片

挂盘设计 蕃莲纹

 

图片

陶瓷挂盘 蕃莲纹 1974

 

图片

红绿彩大碗 刘海戏金蟾 1996

 

图片

高温花釉挂盘 群燕晴空 1983

 

图片

飞鸟蝶 2002

 

图片

挂盘设计手稿

 

图片

挂盘设计手稿

 

图片

挂盘设计手稿

 

图片

为松发陶瓷设计的汉风陶瓷餐具纹样手稿

 

图片

盘花高足尊

 

图片

陶罐 狮舞

 

图片

铁绘水纹罐

 

图片

贴花罐 卧虎纹

 

图片

钧瓷壁饰 归海   1 9 8 9

 

图片

盘条花插 双鱼海带 1995

 

图片

釉上彩咖啡具 陈若菊装饰设计 杨帆造型设计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用瓷设计稿 做又红又专保家卫国的革命接班人

 

图片

丙烯壁画 春风又绿盘石州 

(湖南岳阳南湖宾馆 与周令钊合作)2002

 

图片

重彩 山乡锦绣(与周令钊合作) 1982

 

图片

丙烯壁画 天下忧乐情满楼(湖南岳阳南湖宾馆与周令钊合作)2002

 

图片

水彩 武昌长江码头 1984

 

图片

水粉   龙胜梯田    1 9 6 3

 

图片

重彩 向日葵  1 9 4 8

 

图片

彩墨 虞美人 1977

 

图片

陶瓷浮雕壁画设计 凤舞朝阳 (北京地铁六号线朝阳门站

郑宁等陶瓷浮雕制作) 2013

 

图片

丙烯壁画设计 南国之春(北京航联饭店 郑宁等参加绘制)

 

图片

丙烯壁画白描画稿 南国之春

 

 

《陈若菊》画册后记

文 周容

 

我的母亲1927年出生于河北省白洋淀边的陈姓书香之家。她的祖父是清末秀才,陈家几代单传,到祖父这代人丁兴旺,育有三子三女,子女多了责任也重,祖父弃文务农、从商,以立家养子。祖父有远见,身处乱世,仍供三子读完大学以便安身立命,让三女接受私塾教习以利日后相夫教子。到孙辈时社会更是战乱动荡,日本人深入华北农村烧杀抢掠,举家绕道迁居北平。日本侵华时期民不聊生,陈家虽努力经营但入难敷出。纵然如此祖父还是主张以文化教育培养后代自立自强。对孙男孙女较对子女那辈更加开明,允诺他们只要靠自身实力考上公立学校(入学费用低),都支持到大学毕业。

 

母亲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带弟弟。因为耽误了一年的课程,考公立初中没把握,于是报考了学费较低的女子职业中学。没想到这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文化课教学外,重视美术与缝、绣技艺。学校有北平湖社画会的李鹤筹先生教小写意花鸟画,还有留法归来的刘风虎先生教图案课,他们是母亲学习图案的启蒙老师。近几年母亲在回顾往昔时总说:女子职业中学使她在艺术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母亲得益于这些先生们很多指教和引导。

 

图片

陈若菊在家中创作

图片

陈若菊2007年在欧洲考察

图片

和女儿周容在户外采风

 

母亲曾讲白洋淀边的家有座花园,四季生长不同的植物、昆虫,并时有飞鸟驻足,多彩的自然造化养成了母亲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我的外公是学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文字学,教授音韵等课程。他的钟鼎文写得极好并擅长篆刻,他还喜欢武梁祠等汉画,有很好的传统文化艺术修养。他支持我母亲学画并还会时不时找些扇面让她画孔雀开屏等花鸟画,增强了她的学画兴趣和自信。外婆和几个姑外婆们都是针线、绣花的巧手,家里有很多绣花样本,环境对母亲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母亲在西城的国立北平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读书时,一位敖姓美术老师时常把母亲的图案作业拿到讲台上给同学示范,这都对母亲日后走上艺术道路影响至深。

 

高中二年级时,正值徐悲鸿先生主持的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招收预科班,1946年母亲入学。在校四年中,她有幸接受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老师们的授业并受益终生,他们是徐悲鸿、吴作人、王朝闻、李桦、董希文、李可染、冯法祀、叶浅予、艾中信、李宗津、艾青、徐振鹏、孙昌煌、黄均、张仃、周令钊、莫宗江、张光宇、郑可、高庄、梅建鹰、祝大年、夏同光、萧淑芳、邹佩珠、王连义、王秉照、宋帛、高丽芳、李续英等先生。

 

1948年9月母亲在北平国立艺专读三年级时,应徐悲鸿先生聘请,我的父亲周令钊来到艺专实用美术系任教,这也成就了父母一生的姻缘。父亲在给母亲的第一封信中曾写到“……我们会是一对最好的合作者”, 母亲也常对我说“从做(你)爸爸的学生起,每次和他合作我总能学到新的东西”……

 

图片

陈若菊与周令钊夫妇接受采访

图片

陈若菊与周令钊夫妇合影

图片

水彩 若菊(周令钊绘)1952

 

1950年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图案科,从此走上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道路,她对于自己选定的事业热爱一生并奉献了一生。

 

唯一遗憾的是,她还没来得及亲自整理总结她自己一生的耕耘与收获便猝然离去,令人痛彻心扉。这也正顺应她的性格,以前父亲就总说:“你妈妈动作太快,时常没有想好,就已经启动了。”这次更是让我们措手不及,一时间我们家的天地变了、空间格局完全不同了。我从没有想到过生命力那样强的母亲一旦安静下来我们将如何面对,我一直认为她会陪我走很远。母亲一生积极努力勤奋向上,一生磊落善良为他人着想,一生谦虚好学、自信充实、默默奉献,她是我父亲的好学生、好妻子、好合作伴侣,是我和弟弟的好母亲,是学生的好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她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回忆。

 

图片

红绿彩大碗 刘海戏金蟾 1996

 

今年是母亲离开我们一周年,我整理了她的各类资料,由于时间仓促,一时难于条理化,作为纪念先选部分作品集结成册,与她的同学、同事、学生、亲友共赏共忆。同时,我准备把她的遗作整理分类后编纂成作品集。

 

图片

图案装饰设计

 

她一生对图案情有独钟并有所造诣,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实用美术设计人、教育者,我想把她在艺术设计和教学中的画稿和手稿,以及理论思考的观点和方法,分类系统地整理出来,或许能对于现代或当代中国工艺美术或实用美术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发展研究具有添砖加瓦的意义。

 

图片

修坯(杨永善摄影)1999

图片

陈若菊老师与好友一起到法兰克福考察

 

其实,这也是常沙娜阿姨一再督促我为母亲举办展览目的之所在。她希望这类展览对当代设计学生有所教益,希望当代学生能承前启后,创作更多有深厚民族文化积淀的新作。

作为女儿又是大同行,编纂母亲作品集这一工作是我的职责所在。在编辑过程中,希望母亲生前的同事、学生和朋友给我以指点,谢谢!

 

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