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的柴烧、煤烧、气烧工艺有哪些区别?
2022-09-23

       钧瓷的烧制工艺主要有柴烧、煤烧、气烧,一些钧瓷爱好者探讨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哪种烧成方式最有收藏价值?

       有人说是柴烧,有人说是煤烧,也有人说是气烧,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下钧瓷的柴烧、煤烧、气烧工艺有哪些区别?

图片

       从窑变效果上看:

       柴窑制品釉色相互渗化过渡自然,呈现出清丽淡雅、俊秀飘逸的艺术风格。

       煤窑制品具有热烈奔放、生气勃发的艺术风格,釉面容易出现山水画面或霞彩纷飞的艺术效果。

       气窑制品一般都鲜艳明亮、色彩秀丽。在合理的烧成制度下也能产生丰富多彩、品味高雅的艺术效果。

图片

 柴烧-荷韵瓶

       从釉面表现上看:

       当下钧瓷烧制因为釉料与施釉方法的多样化,不论柴烧、煤烧或气烧钧瓷都能窑变出绚丽多彩的釉画,这些釉画奇绝无比,可以说丹青难成,画工难绘。

       然而,柴烧与气烧从釉画上是有所区别的。

       柴烧的釉画立体感比较强,煤烧的釉面更为厚重,玉质感相对明显,而气烧的则为平面图,煤烧钧瓷表面的气孔(俗称猪毛孔)比较大,而柴烧钧瓷表面气孔比较小。

图片

柴烧

图片

气烧

       从烧制工艺上看:三种不同燃料烧制的钧瓷,艺术效果上各有千秋。

       从工艺上讲:

       煤烧钧瓷劳动量最大。产品需要装匣钵,煤质需要严格把关,烧池需要清理,每次烧窑点火需要装窑、铺烧、砌堵窑门,烧成中需要添火、撬火、平火、盖天眼、焐火还原等,工艺最复杂,成品率也较低。

       其次是柴烧。由于柴燃烧火焰长,柴的质量比较直观,比烧煤少了出渣撬火的劳动量,所以劳动量相对小点,但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率比煤烧略高。

       气烧劳动量最小。不用匣钵,使用现代抽屉窑或者梭式窑,无论温度、气氛都容易掌握,工艺难度小,成品率也高。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烧成的表面效果看:

       煤烧由于煤的质量差异,煤的成分复杂,燃烧时火焰较难控制,所以产品烧成效果比较丰富、凝重,从艺术表现上容易表现力量感强的作品。

       柴烧由于木灰随火焰与釉接触,使釉面变化温润如玉,烧出的产品比较细润柔和。

       气烧钧瓷由于温度气氛容易控制,特别是当人们明白了钧瓷的成色成釉机理后,容易形成人们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图片 

放翁壶

       三种不同燃料烧制的钧瓷,艺术效果上各有千秋。

       宋代时钧瓷始于柴烧,金元时期开始出现煤烧,到元代末年由于煤炭浅层枯竭,深层煤炭不易开采,又改用柴烧。

       到了明代,由于南方瓷器崛起,北方连年战争,树木柴草被毁,燃料缺乏,大多钧窑停烧。直到清朝末年,钧瓷开始恢复,当时多在烧碗窑中带烧。

       后来又在炉窑内用蓝炭(没有烧透的煤炭,烟少易燃)即现在所说的碳烧烧制。

图片

仿古壶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钧瓷艺术品的收藏,无论哪种烧成方式,首先要看的是作品的造型和窑变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品文化背景、尺寸大小、烧制难易都应是考虑的重点。

       当然,柴烧、煤烧作为一种钧瓷烧造的历史文化,也应是收藏的因素之一。

       宋柴窑补记:
 
       据史料记载,宋时烧制钧瓷的燃料是木柴,还没有使用煤。钧瓷烧成的最高温度需达到1280℃,并且须在还原气氛下进行,这种工艺要求在当时是一种不好克服的难关。

       于是,聪明的窑工采用了双膛式窑炉烧制。

       其做法是,先将一个火膛填满优质的木柴,留有进气孔,然后用泥土封死火门,再点燃另一火膛,经过不断填柴烧火,整个窑炉开始升温,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填满木柴的那个火膛里面的木柴因为缺氧开始炭化。

        当窑炉的温度大约在1100℃时,将炭化的火膛开火。打开进气孔进入空气,使之快速升温,突破1280℃。

       了解这个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温度低于1280℃时钧瓷不会发生窑变,而温度高于1300℃钧瓷的窑变也很难实现。
当时受窑炉设计的限制和燃料持续性的局限,造成了钧瓷的烧成十分困难。

       这是因窑炉中上下温差的存在,使产品的高度受到局限,烧瓷时往往上边过火,下边缺火,所以成功的钧瓷往往局限在一尺之内,也就是所谓的“钧不盈尺”。

       来源:与钧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