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烧|有一种工匠精神叫备前烧
2022-04-29

       备前烧以其地理得名,为日本六大古瓷之首。备前,冈山地名也,它以“赤松木”为燃料,在1250度的高温里炼造十多天,让赤松木的油脂与灰烬自然落在陶器上,形成天然沉静的古彩。“半是人为,半靠天意”的古陶艺术品,每件皆是举世无双。

       众所周知,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始祖,他自幼进入净土宗的寺庙,后前往京都大德寺,跟着一休宗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休哥)参禅。茶与禅的结合,使得日本的茶道进入更高的精神层次,“禅茶一味”由此而来。

图片

       村田珠光对备前烧、信乐烧和来自中国的茶器——唐物一视同仁,认为它们有共通之处。

       备前烧不上釉,通过窑变去展现柴烧五大要素土、火、风、水、人之间的悲喜与共。

备前的土

       伊势崎淳、平川正二、铃木黄弌、大森辉彦等备前烧名家均住在备前市伊部地区,伊部是备前烧最大最有名的产地,因此备前烧又被称作“伊部烧”。备前烧集中于伊部地区,是因为这边的土最适合制作备前烧。
图片
       备前烧所使用的土是当地山上的岩石经过数十万年的风化,再通过雨水冲刷沉积而成的粘土。挖掘粘土至少要挖至1米以下,深者3~4米左右的地方。
       土:土生金(铁)。备前烧所用的黏土,取自稻田里的泥土,含有很高的铁成分,配合以山土、黑土等含铁的泥炼制而成。
       因泥料配合比例的不同和采掘地点、陈腐方法等的不同,造成胎体各异的效果。因此它在摄氏1200度的高温下连续烧几天,便会呈现出不同的的颜色。
       备前烧粘土铁分含量丰富,又有许多有机物和石子混入其中,土质粗矿,不耐火,容易收缩,对于急剧的温度变化容易破裂,所以备前烧的成品率并不高。以前的大窑,要烧1~2个月时间,现在的窑则要烧10~14天时间。

工匠精神

       日语有句成语:一所悬命,最适合用来形容工匠精神。用白话文来说,就是一生做好一件事的意思。近年来,在中国经常能听到“工匠精神”一词,它不仅出现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常常能在《人民日报》看到相关报道。

图片
       备前烧的制作,更是和工匠精神难舍难分,备前烧至今仍是无法量产的艺术品,制作过程需要陶艺家自身全程投入。
       备前烧的制作过程,是匠人凭着自己对土的特质的了解,对泥土本身的理解,再通过成形手法和烧成技术,最大程度展现土原本特质的过程。
       从备前烧的作品上,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和风土,更是匠人的心灵和感性的表现。备前烧不仅包含了土、火、风、水这四大自然要素,也有匠人的无限情绪内含其中。
图片
       如何采土、如何制作粘土、作品成形后如何装窑,火、风怎么送,赤松木的落灰怎么在窑里落下,这些都决定了作品最终会在窑里“炼”成一件怎样的作品,而这些,都凭借匠人日积月累的经验。
       火与土相互作用,诞生了世界唯一的艺术作品。备前烧匠人必须借助自然的力量,没有人能准备预测会烧出什么样的作品,这让匠人们在出窑前既紧张又激动。从出窑的作品中再精挑细选出佳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窑变

       在烧制备前烧的时候,基本上采用的是放在阶梯窑中用松木烧制的方式。因为在松木中含有树脂可以产生高温,虽然烟雾比较多不适合于火炉子,但是这种方法是最适合于烧制瓷器的。
       因为磁窑是利用山丘的斜坡建制而成,窑中的形态是阶梯形状的阶梯窑,根据窑中的位置,传热的方式和火焰强弱的不同,其作品最终能成为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也是很难预测的。
       在600度到1200度以上的高温中连续烧制一周时间,即使是精心制作的作品也有被烧裂的可能,但同时也会诞生意想不到的杰作,而这就是烧制品的命运。各种各样的作品,受到怎样的火焰或者热度的影响,对于作者来说进行大胆推测也是一大乐趣。
       备前烧的“不上釉”其实也与这种含铁量很高的陶土有关。这种陶土其实并不是非常适宜烧陶,它较高的收缩率使备前烧很难上釉——在烧制过程中,任何釉料都很容易会剥落。
       不彩绘,“窑变”是备前烧的灵魂,它是备前烧不可复制的关键。和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窑变。

胡麻

图片
       表面一粒粒细小的黄色点,好像芝麻一样,因此称为胡麻釉。这是赤松木的灰附着在作品表面,通过高温融化在作品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釉。

栈切

图片
       这种窑变被称为栈切,它是由于赤松木燃尽后的灰集中覆盖在上面,空气流通变差形成还原烧成而出现的颜色变化。

绯襷

图片
       这种红色的线条叫绯襷,它是烧制作品前绑上稻草,稻草的成分和粘土的铁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出来了绯红色的线条。

牡丹饼

图片
       这个壶承中间两个圆圆的叫牡丹饼。作品入窑前,在上面放上两块圆圆的陶片,烧出来就会留下这样的窑变。这个壶承是胡麻、绯襷、牡丹饼的综合窑变体现,实属精品。
       备前烧最大的魅力,在于不上釉却有如此丰富的变化,能制作出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土、火、风、水,四大自然要素加上匠人的智慧,每一件都是天人合一的作品,最能体现美的本质,和侘茶精神不谋而合。
       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资本主义社会运作,使得与自然共生的理念逐渐稀薄。通过备前烧,能感知古人是如何与自然共生的,备前烧能唤醒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精神。
图片

备前烧的七大不可思议

       备前烧它的特色在于不上釉、不绘彩,完全靠火炎和技巧来制作陶瓷,而且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深受茶人的喜爱,备前烧除了用来喝茶以外,还有好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今天就来介绍几个备前烧的冷知识。

1 摔了也不会坏

图片

       备前烧不上釉、不绘彩,在摄氏1200度以上的高温霞连续烧两个星期左右,和其他的陶器相比,更加坚硬。因此,自古就有“摔了也不会坏”的说法。(当然,还是要小心点哦。)

2  保冷保温力强

图片

       备前烧内部组织非常绵密,比热容大,吸收热量慢,释放热量也慢,所以保温效果很强,热茶不容易凉,冰啤酒不容易冷。

3 泡沫细腻好喝的啤酒

图片

       备前烧表面有细微的凹凸,这些凹凸的特征能让备前烧有较高的,发泡能力,使啤酒的泡沫会更加细密持久,酒香也不容易逃走,能让啤酒的口感更佳。

4 长存酒更香

图片

       备前烧内部有细微的气孔,会有若干细微的通气性,因此能让白酒、威士忌、红酒更加醇香,味道更加浓厚。

5 饭菜更加美味

图片

       备前烧和其他陶器相比表面的细小凹凸更加多,食物不会粘在碟子上,方便夹取,另外水分的蒸发能力弱,能防止食物干燥。

6 花瓶中的花长久保鲜

图片

       因备前烧有细微的气孔和通气性,能长时间保持水的新鲜度,从而鲜花更加长久保鲜。

7 让人安心的触感

图片

       备前烧表面的细微凹凸,通过不断地抚摸摩擦,会发生变化,古拙的外表和凹凸不平的表面让人越用越喜欢,越能安心。

备前烧——窑火与陶土的传奇

       备前烧,这种源于6世纪的日本最古老的陶器曾是日本茶道必备的用具。

       备前烧是指以冈山县备前市伊部地方为中心,从平安时代末期开始,以临近的须惠器生产技术为基础,创始的陶器烧造方法。这种工艺不使用釉料,褐色素地,长时间烧结,呈炻器质,主要产品是钵、罐、瓮等。室町中期以后,烧造茶陶和酒壶类陶器至今。

 图片

        作为茶器,日本茶人最早使用的日本陶瓷史信乐和备前陶器。天正16年(1588年)《山上宗二记》有“绍鸥备前筒”的记载,这是备前陶器作为茶器被使用的最早记录。据《松屋会记》、《津田宗及茶汤日记》、《宗堪日记》、《古织公传记》等的记载,元龟、天正、文禄、庆长时期,备前的花入、水指、建水、茶碗、盖置、皿、香盒等都是为茶会而制的。桂又三郎编《古备前名品图谱》详细列举了这些茶器的使用时间和茶会情况。

图片

       自古以来,备前陶受到特别推崇的是桃山时代烧造的茶器,花入和水指名品很多,有少量茶碗、茶入、手钵、香盒等。此外,德利、酒盅等也很令人喜爱。特别是古备前的德利曾作为古来茶席的御德利而使用,成为十分珍贵的名品。
        古备前的花入名品有:赤星家旧藏的“瓢箪”和“旅枕”、京都松风家旧藏的“福耳”、根津美术馆藏的“矢舌口花生”、大阪迁本家的“耳付花生”、五岛美术馆藏的“鬼腕”等等。水指名品有:畐山家的“火襷水指”(重要文物)和利休所持有的“破桶”等。此外,德川美术馆所收藏的水指和金重陶阳收藏的“矢舌口水指”也是名作。
   图片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

       備前烧所用的土,是一种“田土”,一般是采掘水田地下五厘米以下的料,含有很高的铁的成分,配合以山土、黑土等含铁的泥炼制而成。因泥料配合比例的不同和采掘地点、陈腐方法等的不同,造成胎体各异的效果。而陈腐,是尤为特别的要素,人间国宝金重陶阳,据传,就习惯于使用陈腐10年的泥料。

       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著热气流飘散。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则使陶坏中的铁形成釉,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便是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图片

       大多人第一次见到備前烧就会被它的色彩吸引,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備前烧都是没有色彩的。那些所谓的颜色,也不过是自然尘灰在温度的发酵下所呈现出的纹路。

       也许正是如此,用了它的人才会欲罢不能,因为可以看见天地吐息的颜色。